Saturday 22 March 2014

Green and Blue Group: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egins from Policy (Guang Ming, 2011)

青藍環境保護組織倚重科學數據‧環保從政策開始

  • “青藍”的成員們熬夜三晚,只為了做出這個立體模型,讓小朋友透過遊戲瞭解吉隆坡市區製造的垃圾,必須經過多遠的距離才能運到土埋場丟棄。“很多人都不知道垃圾去了哪裡。”黃志源說。(圖:光明日報)
1 of 7
澳洲野火、日本大海嘯、紐西蘭基督城地震,近年來在世界各地發生的大型天災,似乎離你我很近,卻也很遠。居住在馬來西亞的你我除了從新聞畫面上得知這些消息外,又有多少人切身感受到環境正在迅速遭受破壞的嚴重性呢?環保人人會說,卻不是人人在做,“從政策開始改變”是“馬來西亞青藍環境保護組織”確信的目標。
“本地的環保還只停留在資源回收,我覺得還可以做得更好。”身為牙醫的王潤源說道,他向來對環保議題十分關注。無論是在日常生活中,或是參與政治活動,其宗旨都離不開環境保護。2008年,和友人成立了“馬來西亞青藍環境保護組織”(Malaysi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Group Green and Blue),從政策面著手研究本地的環保方向。
大馬具有過百個非營利組織,其中從事慈善福利的佔多數,王潤源帶領的非營利組織內容有何不同?“我們的成員許多正就讀環境工程相關科系,因此我們的走向偏向科學和數據。”他解釋,例如近來組織十分關注垃圾回收問題,便會蒐集數據,並提呈報告給政黨相關人士,讓他們得以在會議上討論。為了推廣環保理念,王潤源和組識成也奔走於國會、州屬會議的會場,擺攤講解環保的重要性和可改善的方向。
慨嘆大馬環保意識落後
“馬來西亞缺乏綠色政黨。”曾經希望透過政治推動環保的王潤源語重心長地說,所謂的“綠色政黨”是以環保、和平、社會正義為共同訴求的政黨,於80年代起源於歐洲、澳洲及紐西蘭等地,是全世界唯一進行跨國串連的政治力量。在歐洲地區,29個國家的32個綠黨和綠色組織在結合成立“歐洲綠色聯盟”(European Greens Federation)之後,2004年2月因應歐盟的運作,進而成立“歐洲綠黨”(European Green Party),現在是歐洲議會中的第四大黨。
王潤源指出,本地已有不少團體在推動環保事業,例如慈濟大力推動資源分類回收,“但追根究底還是要從政策改變,才能全民動起來。”他舉例說,政府推出的“三色桶”計劃沒有相應的後續措施,硬體措施如垃圾車也沒有分隔為三份,人民也只是白白浪費分類的力氣。
正職為牙醫的王潤源非常忙碌,和記者約訪的星期天午後,也是在工作後才進行專訪。問到如何抽出時間從事這類公益活動,他淡然說了聲“還是要抽時間,儘量做。”日前到英法等國探望友人時,在路上也不時注意城市規劃中和環保相關的事項。看到英國近來呼吁“Zero Landfill”(垃圾零土埋)的口號時,也讓他大嘆大馬對環保意識的落後。
2R+1S環保新主張
“大馬的工業發展在進步,但對環境的保護卻在開倒車。”面對大馬95%的垃圾依然靠土埋的問題,“青藍環保組識”副主席黃志源也有一套獨特見解。“資源回收一直立基於被回收的垃圾是否有經濟價值,既然如此我們必須從源頭開始保留它的價值。”
由於垃圾中七成以上為食物殘渣,如果不一開始就先分類,勢必有許多回收物將被弄髒,導致無法回收。就讀馬大環境工程系的黃志源對資源回收深感興趣,決定進行一項實驗,先從本科系的驗區進行垃圾分類回收的實驗。要回收,必須先準備回收桶(Recycle Bin)。
懶分類全丟進垃圾桶
黃志源發現,政府推出的三色桶一套費用為馬幣600令吉,一個學生兩千人的院區,若置放50套回收桶,則耗資3萬令吉。他和組員想出個妙法,收回院區原本備有的垃圾桶,上色改裝為回收桶,只需要動用5000元,省下了2萬5000的開銷。“人是很懶的,在回收桶和垃圾桶之間,通常會選擇通通丟進垃圾桶。”他也觀察了人們丟垃圾的習慣,發現許多人從小被灌輸“垃圾要包成一袋綁好”的觀念。因此他只留下回收桶,“強迫”人們必須進行垃圾分類。
黃志源所進行的實驗得到良好迴響,目前每月可蒐集超過1000kg的可回收資源。超認為,大學是改變人們丟垃圾習慣的最後一道防線,因此這項“回收桶措施”應該落實於全國中小學,讓孩子們養成份類的好習慣。對於政府過去提倡的3R:Reduce,Reuse, Recycle,他也有新主張。“減少和重新利用是我們能夠做到的,但‘再循環’是個人無法達成的,我們畢竟不是工廠。”他笑說,也因此他提倡“2R+1S Reduce, Reuse+Separate”,旨在強調垃圾分類的重要性。
由小做起環保新法
一條條蠕動的大蚯蚓,竟然可以製造肥料?“青藍環保組織”自成立以來,每年都會舉辦讓大人小孩參與的環保活動。他們教導小朋友垃圾分類、製造酵素,甚至找到一種可分解廚餘的大蚯蚓,讓小朋友帶回家,以廚餘餵養,再將蚯蚓排出的糞便當作植物肥料。
以廚餘堆肥,是黃志源目前在進行的環保項目之一。“城市垃圾裡廚餘佔了七成以上。”想要朝解決這問題發展的黃志源,恰巧得到銀行的一筆資助,便和JPSPN(Jabatan Pengurusan Sisa Pepejal Negara)及日本合作,引進一個以細菌分解廚餘,製造堆肥的技術,目前於馬大進行實驗。“操作方法和做酵素差不多,例如一塊雞肉,利用這方法可以在七天內分解到只剩下骨頭。”他解釋說,目前這套模式在印尼、菲律賓已經成功減少了城市裡80%的廚餘量。
“如果這方法操作成功,我們會借力NGO去宣傳。”黃志源表示,呼吁和宣揚是非營利組織的責任,他們選擇透過更多科學化的方式,從實證中推動政策的改變,用自己的方式讓馬來西亞的環保能夠做得更好。
教孩子認識濕地
星期六的午後,“青藍環保組織”帶著親朋好友來到位於布特拉再也的濕地公園。佔地335公頃的濕地公園,是國內僅有的人造濕地,環境優美但人煙稀少。
“濕地在保水、生態方面都扮演著重要角色。”活動主辦人,亦是“青藍”一員的蔡錦莉講解著濕地的重要性。本身修讀生物科技的蔡錦莉,從大學起就熱愛從事公益活動。這一次帶著親朋好友到布城的濕地出遊,是希望人們可以在享受大自然的同時,也別忘了它們正一點一滴減少著。
一行人沿著公園裡的步道漫步,到展覽館裡參觀關於濕地的重要性及分布圖等展示,邊聽蔡錦莉講解濕地的小常識。經過一輪講解後,大家又浩浩蕩蕩登上了園裡的遼望台,俯瞰國內最大的人造濕地,並在習習涼風中畫下了環保布條,也表達對濕地保護的支持。
濕地是野生動物保護區
王潤源也參與了這項活動,穿著白襯衫、黑長褲的他,明顯是下班後直接前來濕地。“這是距離吉隆地市區最近的濕地。”每一年,“青藍環保組識”都會配合世界環境日舉辦一些具有教育義意的活動,而今年就配合了“森林”主題,選在布城濕地進行活動。蔡錦莉說,很多人都忘了濕地也是種特別的森林,除了蘊含水源外,也是野生動物保護區,吸引了種類繁多的動物。在布城濕地公園裡可以找到白鷺、綠鷺等鳥類,是觀鳥者的一個好去處。(光明日報/副刊‧報導:鍾若芳)
Source: http://www.guangming.com.my/node/111131

Smile Action Project in Cambodia (Guang Ming Daily, 2011)

牙醫帶微笑入柬埔寨‧教貧童刷牙

  • 王潤源醫生正為孤兒檢查牙齒,大部分孩子都有蛀牙。(圖:光明日報)
1 of 6
(吉隆坡27日訊)柬埔寨在70年代經歷長達5年政變的戰火蹂躪,五分之一人口慘遭大屠殺後,經濟從此一蹶不振,並也產生許多社會問題,尤其因貧窮衍生出來的棄童問題。眼見柬埔寨一片落後,逾萬離流失所的孩童在街邊乞討、有的甚至被賣去當雛妓,讓已為人父的牙科醫生王潤源大感心疼。為讓這些孤兒和貧戶兒童重新綻放笑容,感受社會溫情與關愛,他遂與另5名牙醫及4名醫護人員等10人組成“微笑行動計劃”,一行人帶著流動牙科器材飛往金邊為孤兒免費護理牙齒。
義診計劃提早實行
兩天內,義工團共為130位孩童檢查牙齒、補牙及拔牙。為善不落人後,他們打算今年8月再踏足金邊探望孩子們。與此同時,他們也準備把這項義行擴展至國內外各個貧脊地區,好讓所有沒有能力自費接受牙科護理的孩子受惠。
“微笑吧,孩子!你要知道,有人愛著你,不要放棄自己,也不要放棄關愛他人!”就是這個信念促使王潤源組成“微笑行動計劃”,誓要為孩子們找回失去已久的笑容。
這個計劃的固定成員包括另5名牙醫,分別是劉雲薇、謝金城、顏麗花、何庭琪、史蒂拉陳,還有2名診所經理林美儀和蔡錦莉及2名護士。偶爾也有志願人士加入陣容。
王潤源接受《光明日報》訪問時說,在大學期間他便許下要當個“無國界醫生”的願望,且立志要在退休後免費為貧窮人士護牙。
去年4月,他到柬埔寨旅遊時,通過教會的關係拜訪了一所名為“Speu F G A”的兒童護理中心,裡頭住了130名孤兒。當他看著這批被遺棄的孩子,有者甚至被父母販賣到淫窟當妓女的凄涼下場,身為一名父親,他當下感到無比心疼,並將心比心,想像如果是自身的孩子,他會怎麼做?
篤信基督教的王潤源說,在直覺行善不能再等的情況下,他決定提早實現他的義診之旅。“我以前和診所同伴談過,退休後一起到東馬的內陸地區,為需要的人免費護牙。可是處在柬埔寨的那一刻,我覺得這個計劃要提早實行。”
他指出,他們一行人興致勃勃地在今年1月來到金邊投入服務,在短短的兩天內為130名孩童拔牙或補牙,儘管疲累,但心裡卻有雙倍滿足。
“我不覺得自己特別偉大,我只把自己視為隱形天使,去幫助有需要的人,這種善舉是超越一切膚色、種族的表現。”
王潤源回憶說,當他們結束義診之旅並準備離開時,中心特別舉辦一個聚會,並安排一些孩子們對著他說一堆他聽不懂的柬埔寨語,儘管如此,從孩子們的表情,他知道,他們內心是充滿感激的。
“在那一霎那,我覺得自己得到很多收穫,很感動,也帶給我很大的鼓勵。”
5年後柬開兒童牙醫院
王潤源說,他們為金邊孤兒進行口腔義診,是為了帶給孩子們無限的關愛,讓他們感受到社會依然有人關心他們,沒想到反而是他們這些大孩子被小孩天真無邪的笑容和感恩的眼神感動,更激起他們要繼續去關愛這群孩子。有鑑於此,“微笑行動計劃”已積極籌備,在今年8月再度踏足金邊,探望那群可愛的孩童們。
王潤源希望“微笑行動”能夠擴至更多兒童中心,讓更多孤兒受惠,他也計劃每年至少3次去柬埔寨行善。他披露,他也盤算著,5年後到柬埔寨開設兒童牙科醫院。
他一臉滿足地說,這將會是他退休後的工作了。
無法咀嚼蛀牙影響消化力
王潤源說,柬埔寨的孤兒們之所以長得瘦小,和實際年齡不相稱,是因為他們都有蛀牙,以致無法好好咀嚼食物,進而影響消化能力。
他稱,孩子們雖三餐定食,但因為沒有正確護理牙齒,才會引起蛀牙。“當蛀牙引發神經敏感性疼痛時,他們只能服用止痛藥,結果沒有正視爛牙,久而久之蛀牙便直接影響他們的咬嚼方式,進而拖慢了他們吸收食物營養的進度。”
他披露,基於大部份非政府組織都僅提供醫藥服務給東埔寨人民,但牙齒護理的服務卻少見,他於是決定發起“牙醫義診”,為孤兒謀福利。
“一般孩子都很怕拔牙,但這些孤兒雖面露害怕之情,但一點也不會抗拒或大喊大叫,反而乖乖躺下任我們‘宰割’。
經過拔牙的陣痛後,孩子們吃飯時都露出了滿足的笑容,因為他們終於可以好好咀嚼食物了。”
設備不齊全
首次行動失敗
為金邊孤兒展開的“微笑行動計劃”並非一帆風順,王潤源一行人去年8月首次出發到金邊,一度受到關卡阻止,只因他們事先並未通報,結果被當局誤以為從事不法勾當。基於當時他們也沒有帶齊設備,加上當地又沒有適用的器材可護牙,因此也無法如願為孤兒進行口腔義診,只能教導孩子們正確的刷牙方法。
“微笑行動計劃”發起人王潤源說,第一次的“失敗經驗”後,他們才明白到必須事先做足功課,即考察當地的真實情況再伸出援手。
“第一次失敗並沒有打擊我們的信心及熱誠,回來後我們積極與大使館聯繫,柬埔寨兒童中心也成功向外國非政府組織借用開設在中心旁的牙醫診所。”
一切行政方面的通關文件在去年12月搞定後,王潤源特別購買一台流動牙科器材,大伙人再度浩浩蕩蕩於今年1月1日踏足金邊。
不過此次行程只有王潤源、劉雲薇及何庭琪這3名牙醫隨行,還有診所經理林美儀和蔡錦莉、巫裔護士瑪斯杜拉及另兩名義工。
義診隊員的話
孩童惜福我很感動
其中一名牙醫劉雲薇說,她從來沒想過會參與慈善活動,當聽到王潤源的計劃時,她當下就覺得那是個天馬行空的想法。
“結果看著王醫生買了流動器材,一切準備就緒。我就跟著去試看,當我們為孩童們完成牙齒護理後,他們握著我的手放在他們的額頭上,這小小的舉動,讓我很開心,因為他們是那麼地珍惜我們所作的一切。”
從那一刻起,劉雲薇就決定,她要繼續參與這項計劃。
應徵已知要參與慈善
同是23歲的診所經理林美儀和蔡錦莉,5個月前從馬大畢業後到王潤源的牙醫診所應徵時,王潤源已清楚告訴她們,除了診所的日常工作,也需一同參與慈善工作。兩人也不介意這“額外”的工作量,只因助人為快樂之本。經過了柬埔寨之旅,兩人也更堅持參與慈善的決心。
林美儀說,雖然他們只在柬埔寨的“SpeuF GA”的兒童護理中心逗留3天,但已足夠他們回憶無窮,因孩子們都天真可愛,還會主動問候他們,與他們玩樂,讓他們很快就融入當地的生活。
“這趟旅程和我想像中的不同,我的收獲很大很大。”
慈善不分宗教種族
另外,是名佛教徒的蔡錦莉認為,慈善不分宗教與種族,因此只要有需要到她的地方,她一定義不容辭。
目前,除了工作,林美儀與蔡錦莉也要抽時間開會籌備到柬埔寨的義診之旅。不說不知,兩人還是環保份子,常召集朋友們一同爬山清理垃圾。
懂多一點:柬萬名兒童流落街頭
曾因農產富庶而被譽為“亞洲米倉”的柬埔寨,在1970年3月18日發生政變。柬埔寨國王諾羅敦.西哈努克被美國人暗中操控的右翼朗諾政治集團廢黜了。
4月30日,美國和南越軍隊大舉入侵柬埔寨,悲憤的人民為了抗美救國,迅速投向反美的柬共一方,並將他們稱作紅色高棉(赤柬)。
1975年4月,美從越南撤退,朗諾也逃往國外,紅色高棉成功攻陷金邊,但緊接著的是柬埔寨人民慘遭一場殘暴的大屠殺,導演者就是紅色高棉的領袖波爾布特。在他執政的3年8個月時間內,處於戰亂的柬埔寨有200萬人死於饑荒、勞役、疾病或迫害等各種原因,佔當時柬國人口五分之一,是20世紀中最血腥暴力的人為大災難之一。
從此,柬埔寨不但經濟垮掉,也產生許多社會問題,如貧窮、貪污、教育水準低落、疾病傳染的威脅等,尤其棄童案屢見不鮮,形成如今柬埔寨街頭一片兒童乞討的凄景。
根據統計,目前柬埔寨約有1萬名兒童流落街頭,而女孩被販賣成為妓女的事件仍時有耳聞。(光明日報/獨家報導:文:林寶慧)
资料:http://www.guangming.com.my/node/99094

The Star: Volunteers Planting the Future

Monday June 11, 2012

Volunteers planting the future

   
Volunteers are making the world a greener place.
WADING knee-deep through thick mud under a sweltering sun, with your hands covered in muck, probably isn’t a typical way of spending a weekend. There must be some explanation, however, to the rising number of people who are doing just that.
Operating as a mini army of volunteers, these tree planters would car-pool their way to various sites in Selangor and proceed to plant hundreds of tree seedlings in the ground.
Choy Kim Lee, 24, and Bernard Eng, 23, have been on frequent trips to Section 13 in Shah Alam. Young, passionate and driven by a common goal, the two are part of a growing generation of green-minded individuals.
Mobilised by the relatively recent revelation of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finding a cause and acting on it has never been easier, and this has helped to foster a network of volunteer junkies adept at organising themselves through such mediums as Twitter, Facebook, and an ever expanding blogosphere.
Having met as participants in a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a few years ago, it was Eng who first invited Choy to go tree-planting at Sungai Damansara.
Choy recalls how surprised she was, on her first trip, at seeing so many youths participating in the event. “There were bus loads and bus loads of them.”
The collective effort resulted in the planting of 25,000 trees along Sungai Damansara as part of a wider Shah Alam River And Trees For Life project organised by Shah Alam City Council, Sathya Sai Organisation, the Department Of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Forestry Department, and Forest Research Institute Malaysia.
Bernard Eng and Choy Kim Lee are sowing the seeds for a more sustainable future.
The project aims to breathe life back into the city’s landscape by creating natural and shady paths along the river, which can be used by the community to experience the simple joys of nature. Once grown, the trees will also stabilise the river bank by helping to prevent erosion through an extensive root system, and encourage biodiversity at the same time.
Trees have been planted in various parts of Shah Alam, including Taman Bukit Jelutong in Seksyen U8, Dusun Tasik Seksyen 7 and the Sungai Renggam river bank at Section 15.
Recalling his first tree-planting session four years ago, Eng describes what drew him in: “You get to touch the earth with your bare hands, and then you get to watch the trees grow over time from the first day you planted them. It gives you a kind of indescribable satisfaction.”
After that experience which took place against the pitiful backdrop of the Raja Musa Forest Reserve, a heavily degraded peat swamp forest in north Selangor which has suffered from decades of logging and illegal clearing for the purpose of agriculture and human settlement, he became hooked.
He had heard of the tree-planting events organised by Ecowarriors, a collective of like-minded people who mobilise themselves through the Internet to promote activities which support an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lifestyle. He became a regular on their trips and by default found himself organising various tree-planting projects through the Ecowarriors Facebook page. Between 100 and 300 volunteers join the tree planting each time.
Choy enjoys tree-planting for reasons similar to Eng’s, and thinks it’s a great way to improve landscaping and the community’s quality of life. Aside from the common perception that tree planting can combat global warming by increasing the earth’s carbon sink, she thinks the activity has a greater role when it comes to spreading awareness about global environment issues.
“People need to ask, why are we here, planting trees? In school, I learnt about global warming in text books. We know what it is, we know what CO2 does, all that stuff comes up in our exam questions. But they don’t ask us, what can we do for the earth?” she points out.
She says schools need to play a bigger role in encouraging awareness and critical thinking when it comes to tackling looming environmental issues. Waste management, the coming energy crises ... these are problems which, she says, require solutions.
Growing trees: Volunteers planting tree seedlings on a bank of Sungai Damansara in Shah Alam, Selangor. Many Malaysians do not mind getting their hands dirty when it comes to greening the earth.
“I think this is a task not just for youths, who need to advocate for change, but also for teachers who can play a role in encouraging young people to think about these issues.”
Both Choy and Eng have chosen careers which will allow them to, in one way or another, play a small role in shaping the future.
Choy shares: “I graduated with a degree in Biomedical Sciences from Universiti Malaya in 2010 and am going to continue my studies with a Masters in Public Health. I am particularly interested in 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change on public health, for example, how global warming can lead to spikes in malaria cases.”
Eng, on the other hand, has gone for a more lucrative trade – chemical engineering. He is currently finishing his final year at Universiti Kebangsaan Malaysia and hopes to start a career in the field of renewable energy.
“In my course, we learn a lot about green technology stuff, like designing plants. Right now, I am doing a project on hydrogen technology, which may one day support hydrogen as an alternative fuel to oil and gas.”
For now, these dreams will have to wait.
Among the thousands of trees being planted along Sungai Damansara are fruit trees such as mango, durian and guava. The plants grow but inches per year, but then again, caring for the environment is a game of patience.
Choy and Eng are dedicating their future towards a greener, more sustainable tomorrow. But just like their tree-planting activities, it will be the generations of the future who will benefit from the scrumptious fruits of their labour.
■ To join Malaysia’s growing community of tree-planters, go towww.ecowarriors.blog.com or www.facebook.com/groups/ecowarriorsmalaysia. The National Tree Planting Campaign portal, www.treesforlife.gov.my, provides regular updates on various tree planting activities.
Source: http://www.thestar.com.my/story.aspx/?file=%2f2012%2f6%2f11%2flifeliving%2f11117081&sec=lifeliving

MCA sponsors Palestinian Community Project in Lebanon (2012)

蔡细历(左2)代表马华移交3万令吉的模拟支票给即将前往巴勒斯坦的马来西亚青年志愿团队(MyCorps)的3名代表,右2起为蔡锦莉、尤斯慕尼拉及莫哈末路菲。左为青体部青年之友发展组副主任圭茜达。
(吉隆坡3日讯)马华总会长拿督斯里蔡细历感谢马华士布爹区会当然委员兼大马大爱脑伤症儿童基金协会(雪隆)主席张秋明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辞去马华所有的党职。
蔡细历说,张秋明这位年轻人只是为慈善工作,不是代表马华出席土权组织的这场新春团拜。
“这也证明了反对党只要有负面的东西,就希望把马华扯进来。”
也是马华斯里帝沙支会主席的张秋明是於年初七安排一些老人出席土权举办的新春团拜,结果引起网民议论纷纷,並且迁怒於马华,直指马华协助安排老人出席这项活动。
询及这起事件之后,马华是否会发出指示下令所有党员不能出席土权的活动时,他说,马华不会这么做。
“马华不会如一些政党,限定某些报章不能採访他们的活动。”
虽受委选区国阵主席非当然候选人
蔡细历强调,马华前总会长兼班登区国会议员拿督斯里翁诗杰接获委任状出任班登区国阵主席,不意味著对方自动成为来届大选的马华候选人。
他说,要在马华与国阵的旗帜下竞选,这个人一定不能贬低与批评自己的政党与国阵,这是一个非常基本的游戏规则。
蔡细历今日在马华总部移交3万令吉的活动经费给马来西亚青年志愿团队(MyCorps)后说,马华要派出有胜算的候选人迎战,而该党至今仍未全面评估翁诗杰是否属於有胜算的候选人;这还要和首相拿督斯里纳吉商量后才能决定。
“但我恭喜他成为班登区国阵主席。”
候选人须获党內外支持
他说,不管喜欢与否,一个有胜算的候选人一定要获得党內与党外的支持,这是一个很基本的要求。
询及马华有无推荐翁诗杰出任此职时,他说,自己是一个很开明的人,任何人要被委任,他从不干预;传统上,国会议员或区会主席就是该议席的国阵主席,所以翁诗杰受委不是大事,没有所谓的推不推荐。
难确定华人票回流
另一方面,针对前首相敦马哈迪在接受彭博社访问时,指来届大选华裔选民不会支持国阵一事,蔡细历说,这是马哈迪的看法。
他认为,华人是策略性的选民,只要一天还没宣佈大选,都无法确定华人是否会回流。
赞同海外公民缴税才能投票
对於净选盟2.0驳斥选举委员会指旅居海外的大马公民须缴付税务才可以投票的声明,並指选委会及附和的政治人物,如蔡细历並不瞭解联邦宪法、选举法令及所得税法令一事,蔡细历回应说,这是一个民主的国家,自然会有人反对与支持。
他重申,他赞同选委会日前建议旅居海外的大马公民,需缴清税务才能在全国大选投票,並形容这是一项有建设性的好建议。
他说,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旅居海外的公民须符合特定条件才能回国投票,以確保旅居海外的公民瞭解国家局势。
青年志愿团派3人赴巴勒斯坦
马来西亚青年志愿团队將派出3名年轻人於2月杪到巴勒斯坦进行人道救援活动,该活动共耗资约9万令吉。
以莫哈末路菲为首的志愿团队,成员包括了尤斯慕尼拉及一名华裔女子蔡锦莉。3人將在当地逗留两个星期。
来源:星洲日报

Strive for a Better World

為地球美好的明天打拼

  • 長得甜美可人的蔡錦莉,正處於任意揮霍青春的年紀,但她卻把握時機,抓緊機會追夢及圓夢。(圖:光明日報)
  • 蔡錦莉(後排右3)於參加巴西青年大會時,和三名同伴展示自己國家的國旗。(圖:受訪者提供)
  • 蔡錦莉(右2)與巴西小朋友在街頭合攝。(圖:光明日報)
  • 因為不滿意會議結果而走上街頭示威,這是蔡錦莉的第一次寶貴經驗。(圖:光明日報)
馬大碩士班學生蔡錦莉與許多同齡女子的生活相比,明顯的很不一樣:當別的女子在逛街血拚時,她或許身處柬埔寨落後地區教導孩子們正確的刷牙方式;當其他同學還沉醉於網絡世界時,她或許在為綠色運動吶喊;當同伴在咖啡廳嚐著香濃咖啡時,她或許正在為夢想趕寫企劃書……
蔡錦莉只有25歲,處於可以任意揮霍青春的年紀,但她卻把握時機,抓緊機會參加世界青年大會、加入馬來西亞微笑運動、關注My Corps活動、投身綠藍環保協會……這麼一個認真追夢圓夢的女子,的確有其獨特之處。
蔡錦莉長得甜美可人,屬於學術、氣質型女性,但今天要談的不是這些,而是要分享她的圓夢人生。
在她居住的公寓游泳池旁的圓桌上,她把4張名片攤開在我面前,笑著說:“這些都是我的名片,不曉得要用哪一張才好……”其實,這些名片都掛上特殊組織的標誌,包括“巴西世界青年大會馬來西亞聯合國協會”、“馬來西亞微笑行動”、“My Corps”、“綠藍環保協會”,都是屬於推廣環保、人文活動的組織。
去年6月,蔡錦莉成功圓了一個精彩亮麗的夢――她夥同3名年輕人,代表馬來西亞到巴西參加世界青年大會,與來自世界各國不同角落的年輕人一起就學術、人文、環保等課題進行交流與探討。
在大會結束之後,她告別了3名飛回大馬的同伴,獨自一人留下參加同樣在巴西舉辦的聯合國永續發展峰會的周邊會議,更在大街上與其他青年高喊口號,針對峰會某些政策之不認同提出訴求。這情況,越看就是更酷更炫了。
重新認識自己‧重新定位
在世界青年大會上,每一位青年都必須就自己的專業提出分享和意見,蔡錦莉以地球永續發展為主軸,分享了她在馬大有份參與研究的THM(Takakura Home Method)廚餘堆肥法,並將它推介出去,“那是一種適合大型種植的堆肥方法,相信對落後但又亟需良好土質的國家有一定的幫助。”
是次大會給了蔡錦莉很大的衝擊,讓她發現到自己的渺小,也聽見許多來自世界各地不同的聲音,雖不至於讓她一夜長大,但卻讓她重新認識自己,給自己重新定位,並確定了自己日後要走的方向。
“我最大的意外收穫是在世界青年大會之後,恰好碰上聯合國永續發展峰會,來自世界各國的首腦雲集在里約熱內盧開會,我當然也抓緊機會參加其周邊活動,更有幸站在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身後拍照呢!”她興奮地說。
而那一次,她與一群對地球永續發展甚為關注的同伴,因為不滿會議結果而走上街頭抗議以示不滿,“我們要求設立一個監督單位,以確保世界各國所做的一切都不會影響到地球的健康,但看來該次會議忽略了這一點,於是,我們群起拉布條抗議。”
那一次由200人組成的抗議行動,只有她一人來自馬來西亞,“說實在,這也是我第一次參加抗議活動。”
回憶起在巴西23天的生活,心緒的起伏不定令眼前的蔡錦莉表情極為豐富,想必這23天的衝擊,影響了她一輩子,且成為她這一生中最美麗且最具價值的片段。
光明日報/副刊‧文:高寶麗/圖:黃安健、受訪者提供‧編輯:鄒慧欣‧2013.03.13

Crowdfunding, Dream Comes True


专题 生活资讯 2013-12-18 22:11 点击数:121 新闻由东方日报提供

刘思敏 报导

「一个人有梦想,全宇宙都会倾力帮忙!」,台湾作家九把刀说过,他买过最贵的东西,是梦想,直接言明,要圆梦,足够的资金不可少。吴文彬启动圆梦工厂丶mystartr和mymakers,一连3个平台,分别进行分享,集资和销售,助人圆梦,也圆自己一个创业梦。

网络集资(Crowdfunding)平台在欧美国家风行已久,台湾和香港也在早两年率先把概念引入亚洲,表面意义上是助人圆梦,但实则隐藏更深远的使命。旨在聚拢具有创意及创造力的文化人丶创造更友善的文创环境,大马首个网络集资平台mystartr,如今也在路上。

「许多呈交上来的案子即便集资数额不达标,却也仍是继续执行,有的在放上mystartr前,就已经在进行中。」由此可见,资金不足并非阻断梦想的主因。

mystartr发起人兼首席执行员吴文彬,不敢分享及拒绝相信自己的梦想可实践才是问题所在。「有各式各样的方法来完成一件事,但大部分人在一条路被阻断後便宣判计划不可行,决断划下句点,但重点往往在於过程中是否有尝试寻找其他的出路丶是不是已经用尽办法?」

吴文彬直指,大部分募资者面对的最大问题在於「要钱,又爱面子」,「他们不敢分享,怕别人嘲笑;另一方面,即便有相应的产品作为回馈,他们也仍是对向人伸手要钱有所保留。」当然,不可忽略的其中一项因素是,本地的电子商务环境尚未成熟,大部分人仍不习惯在网上进行交易及处理事情。

有鉴於此,mystartr明年起会尝试与企业合作,试图将圆梦计划和企业社会责任(CSR)挂钩,填补民间筹资仍未普及的空白。

梦想因实践而伟大

经济掉到谷底後,会反弹,但经济回弹後,失业率却不会因此减少,因为工厂也讲究竞争力,机器远远比人力更具生产效率,正如之前的工业大革命,人力会逐渐被淘汰。因此,想创业的人愈发增多也是无可避免的大势所趋,吴文彬认为,创意产业百花齐放绝对是好事,毕竟真正的创意往往在竞争下产生。

「欧美国家物资便宜,人工高昂,无形造就了他们的高创造力,D.I.Y的概念深入各家各户,但,大马的情况恰恰相反,大部分中小型企业都用代工,且不注重研发,因此在创造力上明显较不具竞争力。然而,多元文化是大马的优势,我们也相对地拥有杰出的文创人才,尤其在表演艺术上,而这方面的强项能产生出别具一格,拥有一定价值的产品。」

毕业自台湾大学电脑系,吴文彬在2000年曾与朋友共同创立科技公司,但稍後结束经营,mystartr是他第二次创业。「在台湾念书时,被当地的文创环境影响颇深,当时一心想当电影导演。後来,开设科技公司时,便梦想拥有自己的科技大楼,但後来努力了也仍是没有抵达终点。」

有人问吴文彬,「你的梦想是什麽时候确定的?」,他答:「从来都没有那个时候。」他说,很多人都把自己没有梦想挂在嘴边,但其实不是没有,而是太多了,而我们选择不去正视。

「当下想做什麽就去做,偶尔闪过脑海的其实也都是梦想。」

他强调:「梦想没有大小,愿意去实践的都是伟大的,梦想本身并不伟大,伟大的是因为有了动力而勇往直前的我们呀!

一盒彩色笔换一个故事

「Colour Malaysia彩绘马来西亚计划」是以一盒彩色笔,交换一个故事的旅行方式去发现马来西亚。25岁的刘理顺通过mystartr集资平台圆了一个充满色彩的梦。大学刚毕业的他早前独自骑脚车到各个小村落,和当地的小朋友们一起作画。从当地人的画作里,他发现了许多美丽的人事物。

「我是马来西亚人,但我对这一片土地认识不深,於是构思了『一盒彩色笔换一个故事』的旅行方式。」因为儿时收到的一盒彩色笔,刘理顺从此爱上绘画,从单纯的美术到後来攻读建筑系,全因为那盒彩色笔给他带来了希望,设定了目标。「直到现在,我都从未曾停止过画画,也到处教小朋友们画画。我心里一直有那麽一个小心愿,希望能给小朋友们送去彩色笔,带给他们欢乐与希望。」

透过朋友的介绍,他认识了mystartr,但向公众募款圆梦,心里并不是没有挣扎。「刚开始觉得怪怪的,毕竟在国内,集资平台不盛行,分享时,难免会受质疑,需要去说明和讲解。但在这过程中,也让我学会了如何更有自信地去分享计划,让大家愿意支持你的梦想。」

他认为,在圆梦的过程里,失败者都有一个共同点,即是不够坚持。「我个人觉得,梦想是一件可以完成的计划。只要好好地去规划,按部就班地完成每一件小事,然持续进行,坚持不放弃。目标就肯定离得不远了,梦想也变得更靠近。」

刘理顺希望「Colour Malaysia彩绘马来西亚计划」能够不断地深入全马各个角落,让更多原住民小朋友有机会与外界交流,也让外界有机会了解他们。他坦言:「要走得快,就一个人走;但要走得远,需要一个团队一起走。接下来我需要志同道合的人,与我一同把这个计划延续下去。」

25岁的青年还有梦,他希望为马来西亚上色,在各个角落留下自己的作品,比如到学校去画壁画,让学校的景观不再单调,美化环境的同时鼓励小学生绘画,希望他们可以继续作画,美化我们的国家丶改变我们国家。

确定目标 想法就会源源不绝

同样是25岁的蔡锦莉,公共健康(Medical Sciencein Public Health)硕士毕业,目前担任马大医药中心研究及私人助理的她在去年6月22日到巴西参与了里约+20世界永续发展高峰会,该届的两大讨论主题为永续发展及消除贫穷之脉络下的绿色经济及永续发展体制架构。

蔡锦莉的本科为生物医药,但向来对环境课题感兴趣,也活跃于环境及人文课题相关的活动如联合国模拟会议及义务项目等,呈交了参与世界青年峰会的申请后,成功在4000份申请中脱颖而出,成为300位参与者的其中之一。

然而,收到录取信件的兴奋很快便被「必须自费」这件事所带来的忧虑给盖过。她透露:「经费对我来说是一个大问题,主办单位给我一个期限确保自己能参与,否则就要把机会让给在等候名单的参与者,但当时筹款仍未达标,我的确很焦虑。」

蔡锦莉把自制短片放上mystartr.com的网页,说明希望到里约参与峰会,成了mystartr的圆梦计划之一。「我也很努力地在面子书上宣传,恳请朋友支持,还动用了手机里的所有联络。朋友们踊跃的支持超乎我想像,让我很感动。因为他们对我的信任,才让我有机会飞踏足巴西圆一个梦!」

对她而言,梦想是很个人的事,「如果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自己想做的事没有关联,梦想就会变得很遥远。梦想应该是我们喜欢做的事,它是件大事,因为关系到人生是否快乐丶充实丶有意义;另一方面,它是一件又一件的小事,且能够永续经营。

圆梦在于执行力

「圆梦在於计划及执行力,光说不练是不行的。」蔡锦莉相信,当心中有一件极渴望完成的事情时,一定会愿意付出时间与精神,尽全力圆梦。「唯有确认了自己想要做的事,有了目标,各种各样的想法才会源源不绝地涌出,一再地勇敢尝试。」

圆了一个到巴西参与峰会的梦,蔡锦莉还有很多想要达成的梦想。她笑说:「好多包裹着想法的云朵在我脑海里漂浮着。」

她希望家乡双溪古月变得更有人文艺术气息,人才不要外流;希望推动当地的生态旅游,建筑艺术天桥,连接被火车轨道一分为二的小镇,带动当地经济;建一个个公共图书馆推动阅读。也许很老套,但蔡锦莉的为自己下的总结是,想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很实在,不是吗?